说话是一门艺术
-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有感
矿权中心 申壮
谈到说话,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可能在座的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个话题很无聊,从一两岁开始的时候就能说话,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还需要谈论什么说话。大家先不要着急,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10年我考入长春工程学院学习地质专业,说实话那个时候对于地质这个行业的概念很是模糊,没有任何的兴趣。我们的第一堂课是《普通地质学》,授课的是我们学院的副院长,一位博才多学、风趣横生的教授。洋洋洒洒两节课的时间,便让我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说,甚至让我热血澎湃,恨不得立马就冲出教室奔赴找矿一线,抛头颅,洒热血,为祖国找矿产。回过头来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位授课的教授换成在座的各位,能否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作为常年奋斗在野外一线的技术人员,很多时候野外工作的艰辛加上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内心总会不时的滋生出放弃的念头。但是往往领导不时的慰问、指导,总能让我们重新鼓足干劲,斗志昂扬的继续干下去。这就是领导讲话的效果,换做是你来讲话,结果又是如何呢?
坦白来说,我也是一个不太会说话的人。有次和朋友开玩笑说,我们的工作中只和两种东西打交道,一种是不会说话的石头,另一种是不善言辞的村民。所以平常和朋友、同事在一起的时候说话总是大大咧咧,不懂得去顾忌别人,口直心快的我总是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也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为了摆脱这个困扰,我选择了这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全书并没有照本宣科,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通过一个个虚构而又贴切我们生活的小故事,让我们更好的明白不用能说会道,不用假装深度;只需懂得倾听,懂得欣赏,已经是与人交流的一种美德。那么我在这里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几个名句。
1、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
2、自问自答,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想
3、是在巩固友谊,还是在增加彼此的冷漠?
在生活中,我们和亲人或者朋友相处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争执,有时甚至会伤及我们和亲人、朋友的感情。有时争执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一些小事,每个人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能会使用一些“尖锐”的语言,这就是造成伤及感情的原因。我们为什么不妨这样想一想,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或者亲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发生争执很正常,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为我们的亲情、友情,做出一点让步呢?即使他们是错误的,我们没必要用尖锐的话去刺激他(她),他们都是明白人,可能会顾及自己的颜面,跟你争吵,甚至有可能他已经知道了错误的地方,但是你这样的话会让他坚持错下去,我们可以想一想对方当是的感受,估计也是相当的尴尬,即使我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可能会坚持错下去。但是我们为了亲情、友情,把无谓的争执胜利让给对方,使用一些平和的语气结束争执,事后大家都会明白缘由,这样会使我们的感情更加紧密。
每年的大年三十,我总是很忙,当然了,我的手机也是一点没闲着。几乎是从早上我还没有睁开眼的时候便开始收到各式各样的恭贺新年的短信,这些短信无一例外都是对仗工整,文字优美,但是我几乎都是一扫而过,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是粘贴复制,然后群发,内心来讲是反感的。然而人在江湖漂,哪能不回复人家?
下次,当你贪图方便,想按下一个键就发出一百多条垃圾短讯向朋友贺节的时候,想想对方的感受,想想这样做真的是在巩固友谊,还是在增加彼此的冷漠?
我认为我身边的大多数人平时仅仅是把语言当做了一种交流工具,并没有真正发现它的美。而蔡康永在书的末尾写到:我觉得语言最美的时候,就是我们透过语言感受到了彼此相互需要的时候。靠语言确认了彼此的存在,此时语言最美。
生活中的我们既不是领导,也不是学富五车的学者。所以我们不用去开会给员工讲话,也不用对着数百名学生来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过着普通的生活,每天说话打交道的大都是身边的同事。如何愉快的与同事说话沟通,如何让工作处理的更加有效,如何让自己所处的环境更加适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发展地矿经济,增加职工收入,构建文明和谐六队”是咱们六队的核心价值观,然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员工,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之外,努力提升自身的说话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实施行动,才能准确、无误得将工作做好。每当我们干一个项目时,项目组成员经常沟通,说一说工作所遇见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工作会更加顺利、有效,最后做出一个比较优秀的项目成果。同时也为我们六队在社会留下好的印象,吸引更多项目投资者。长久以此,六队经济将会越来越好,职工收入也会增加,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六队。
长久以来没有一本书可以如此的吸引我把它读完,书中虚构的情节也仿佛就发生在我现实的生活中,指出了自己的缺点。书中的内容触动了我的灵魂,让我的想法和行动都有所改变,从而让我更加的完善,这便是一本好书,值得读的书,推荐给大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