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人力资源
学习园地
陕西省地质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地质位置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它处于中国南、北接壤,东、西过渡和古亚洲、特题斯﹙青藏﹚与环太平洋三大构造域交汇地带,具有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极其复杂的地质构造组成,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在本省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地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与重要金属矿产矿集区。

        陕西省无论从地理上还是地形上三分特征极为明显。南部为秦巴山区,主峰秦岭是我国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包含秦岭的秦-祁-昆中央造山带横恒华夏东西,成为我国自然地理、人文气候和地质构造等重要的转换和过渡带。本区复杂漫长不同构造体制下的多旋回发展演化造就了独特的复合型陆内造山带地质构造面貌。

        陕北属鄂尔多斯地块,南、东、西分别被北山、吕梁、陇山半包,北与毛乌素沙漠相接,为一中生代以来的稳定内陆盆地。

        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盆地,是新生代汾-渭地堑的西部。

        一、深部构造

        从地球物理资料结合地表地质分析,陕西深部地壳三分性明显。陕北-关中地区为地幔隆起区,地壳厚度37-40千米,其地壳结构上为上地壳向南仰冲、下地壳向南俯冲的鰐鱼构造。秦岭为明显的地幔坳陷区,地壳厚度38-46千米,北侧嵌入华北南缘中上地壳,商丹带为东西、上下贯通的构造杂岩体,南部上地壳以薄皮构造覆于杨子地块之上。

米仓山-安康为地幔隆起区,地壳厚度41-40千米,呈斜坡状俯冲于秦岭造山带之下。

        二、地质构造组成

        从基本的地质组成上讲,陕西可划分为三大构造层。

        1、基底由两大套地层-地质体构成,其一是太古-早元古界,在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呈构造岩片或穹窿状出露,由北而南有漱水群、陇山岩群、太华岩群、秦岭群的一部分、佛坪岩群、长角坝岩群﹙含马道-黄柏源岩群﹚、子午岩群、后河岩群、鱼洞子岩群等,均表现为一套高级变质的片麻岩系,其原岩多为次稳定环境下形成的陆源碎屑-泥质岩夹火山-火山沉积岩,产有苏比利尔型或阿尔戈马型铁矿及后期叠加形成的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产。部分中夹有深变质TTG岩套。代表阜平-中条构造旋回原始陆壳形成阶段产物。其形成时间大体在25亿年左右。强烈的变形变质和偏基性物质组成反映早期地球表层弱分异、高热流软塑性特点,17-21亿年强烈的构造-热事件造就了该区多个克拉通稳定地块。

        其二是长城-晋宁旋回的早-中元古界地层,其主要分布于秦岭造山带中,以峡河岩群、武当岩群、大安岩群、火地垭岩群等为代表,为以基性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建造,反映原始地壳裂解过程从陆缘-洋壳环境下的横向增生过程。

        基底岩浆岩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太古-早元古宙的岩浆岩主要为强烈变形变质改造的偏基性TTG岩套,小秦岭、陇宝、北秦岭、略阳鱼洞子、汉南地区均有出露。而喷出岩现均为各类片麻岩,从地球化学研究恢复原岩可能为中基性火山岩,反映地壳早期垂向增生产物。

        早中元古宙从基性-酸性岩均大量发育,侵入岩以中酸性为主,分布于原始地壳及其周边的基底拼合带上,勉略宁和汉南较为集中。火山岩呈面状、带状展布,陇山斜长角闪岩、宽坪群、大安岩群火地垭岩群等反映了原始地壳从裂解-大陆再造过程不同阶段的陆缘﹙岛弧﹚、大洋、洋岛等不同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组合。

        代表本区基底构造的上述两类不同时代与类型的建造呈现出以浅变质绿片岩为基质、以结晶岩系为刚性块体弥散型镶嵌结构特征。按照其组合特征大体可分为华北、北秦岭-佛坪、汉南等六大地体。

        十亿年左右的晋宁运动是一次大聚合,基本形成了统一的构造基底-也就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同时本次构造也是体制上的一次重大转变,从而进入现代板块构造体制。

        2、盖层

        晋宁运动-中生代早期是陕西盖层形成时期,细还可分为蓟县以前火山岩-沉积岩组合的过渡盖层,南华-三叠沉积盖层。

        长城-薊县期实质是在原基底不同块体拼合过程中陆缘、岛弧及弧前、后盆地形成的边缘建造。

        南华-三叠系主要为陆缘-陆表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泥质岩沉积,早古生代安康-白水江一带为裂谷建造。

        3、上叠盆地

        印支运动后陕西由北而南全面转入内陆盆地演化阶段,陕北发育大型陆相含油气盆地。关中是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南部山区从白垩以后的红盆沉积呈东西带状分布。该构造层地层基本未发生变形变质作用。

        三、地质构造演化

        对应建造地质演化也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1、构造基底阶段

        太古-早元古代结晶基底与中元古代浅变质过渡基底,分别代表了早期地壳垂向增生与横向增生过程。晋宁运动是构造体制上的一次重要转换,也是一次重要的金、铜、银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期。

        2、板块构造体制阶段

        晋宁运动以后中晚元古-三叠纪陕西经历了板块构造演化阶段,首先以商丹断裂为界分为华北和华南两大板块群,以发育海相地层为特点,随加里东运动商丹洋开始闭合,形成了加里东-印支商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和大量同期的岛弧花岗岩。在这一过程中原被动陆缘处于拉张状态,首先是勉略宁-高川呈一东西带状隆起,其北侧安康-白水江一带形成早古生代陆内-陆缘裂谷。晚古生代随着北部商丹洋的关闭在原带状隆起基础上形成勉略海槽。印支运动商丹、勉略洋彻底消失,华北、秦岭、华南发生全面碰撞而造山,结束了本区板块构造体制的历史并奠定了基本地质组成与构造格局。加里东末-印支期是我省以金、铅、锌、贡、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期。

        3、陆内复合构造演化阶段

        印支运动结束了华夏本部的板块构造体制但并未使构造运动停止下来,而是转换为强烈的陆内推覆、走滑并伴有大量花岗岩侵入。这一过程可从印支晚期延续到燕山期,并受到环太平洋构造带对欧亚大陆远程效应的重大影响。燕山构造期是我省以金、钼为主的多金属重要成矿期。小秦岭金矿、金堆城钼矿等重要矿床均属本期成矿作用产物。

        喜山期以来板内调整过程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差异性升降和深部地壳的结构性调整。

        从上述事实可看出,构造体制的转换与地壳结构与构造的重大调整是最主要的内生成矿时期。

2012年3月31日

王根宝